师资队伍

前沿性 国际化 重基础 高水平 研究与应用并重

师资队伍

范莹

职称:博士/“百人计划”助理教授

邮箱地址:yingfan@szu.edu.cn

研究方向:序列工作记忆、层级加工、抽象结构表征、脑电图和脑磁图、眼动

2022年6月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师从罗欢教授,随后在罗欢教授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5年7月加入深圳大学心理学院。主要通过心理物理法、脑磁图(MEG)、脑电图(EEG)、眼动等技术研究听觉序列在工作记忆中的表征模式。近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Human Behaviour》、《Journal of Neuroscience》、《Cerebral Cortex》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系统揭示了序列刺激在工作记忆中存储的神经机制,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学习及工作经历

2012年09月- 2017年09月 华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专业 获学士学位

2017年09月- 2022年07月 北京大学 基础心理学专业 获博士学位

2022年07月- 2025年07月 北京大学 心理与认知科学院 博士后

2025年07月-至今 深圳大学心理学院 “百人计划”助理教授

主要获奖及荣誉

2022年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21年 国家奖学金(博士生)

2021年 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

2016年 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奖学金(本科交流生)

2014年 国家奖学金(本科生)

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

1. 2023–2025:工作记忆中层级结构的动态神经表征机制,8万,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博士后面上资助,主持

2. 2022–2024: 复杂序列在工作记忆中的存储机制,26万/年,北京大学,博雅博士后项目,主持

3. 2021–2026:人类的序列加工和学习机制,837万,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参与

4. 2020–2024:多物体认知加工中的时序特性及其神经机制,297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参与

主要发表论文

1. Fan, Y., Wang, M., Fang, F., Ding, N., & Luo, H. (2025). Two-dimensional neural geometry underpins hierarchical organization of sequence in human working memory. Nature Human Behaviour, 9(2), 360-375. (封面文章)

2. Fan, Y., & Luo, H. (2023). Reactivating ordinal position information from auditory sequence memory in human brains. Cerebral Cortex, 33(10), 5924-5936.

3. Jia, J.#, Fan, Y.#, & Luo, H. (2022). Alpha-band phase modulates bottom-up feature processing. Cerebral Cortex, 32(6), 1260-1268. (共同一作)

4. Fan, Y., Han, Q., Guo, S., & Luo, H. (2021). Distinct neural representations of content and ordinal structure in auditory sequence memory.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41(29), 6290-6303.

5. Fan, Y. (2018). Alpha-band oscillation mediates the temporal organization of serially presented flashe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38(15), 3613-3615. (评述文章)

招贤纳士

未来研究方向

我计划从以下方向展开未来的研究工作(大概率也会拓展至其他方向):

1. 序列加工:涵盖视觉与听觉序列的加工机制;

2. 抽象结构表征:如规则的学习与泛化过程;

3. 多种记忆系统的交互机制:如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间的相互作用。

招募信息

欢迎对上述课题感兴趣的朋友加入我的团队!无论你是本科生、研究助理、硕士毕业生、博士毕业生还是博士后,均可通过邮箱yingfan@szu.edu.cn随时与我联系。

对申请者的期望

- 本科生和研究助理:如果你目前尚未积累丰富的科研经历,不必担心,我更看重你的动机和态度。我希望你具备踏实肯干的精神,不急功近利,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科研中稳步成长。

- 已有科研经验的申请者(如硕士或博士毕业生):我希望你具备以下能力:1) 熟练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能够独立编写代码,而不是完全依赖AI生成代码,甚至无法自行判断AI生成代码的正确性;2) 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 3)若你擅长计算建模,我将十分欢迎,因为这可以有效补充我目前在该领域的不足。

实验室工作方式

我希望构建一种自由而高效的实验室氛围:

- 我不会强制要求坐班,只要你满足学校学院的基本要求即可。

- 我非常重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质量与合作效率。我希望你在与我讨论问题时,能够具体说明以下内容:1)遇到了什么困难;2)思考过哪些解决方法;3)做了哪些尝试;4)得到了什么结果;5)你如何理解这些结果。 即使无法做到以上全部内容,也请尽量展示你的尝试过程,而不是仅以“实验没结果”来表述,否则我将难以提供有效的帮助。此外,我也会积极思考该如何引导,以形成这样的沟通方式。

- 我会尽可能地为你提供具体、细致的反馈与建议,并希望你能在合理时间内给予我反馈,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如果你在工作中对我有任何想法,欢迎你坦诚地表达,无需将时间浪费在不必要的内耗上。二三十岁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年华,不应在与导师或合作者不必要的矛盾中虚度。我希望通过这种高效、坦诚的沟通机制,能够与大家一起真正取得一些科研成果。

最后,再次欢迎你的加入!期待与你携手,将科学研究做得踏实且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