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心理学院学生学术沙龙系列活动第五期于2022年5月27日下午在致理楼L3-104顺利开展。本次学生学术沙龙活动由2017级应用心理学双学位本科生杨佩莹和2018级心理学本科生孔垂丹带来精彩的报告。
PART 01
报告人:
杨佩莹,2017 级应用心理学双学位本科生
指导老师:邹立业教授
研究方向:运动依赖和进食障碍
报告题目: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Eating Disorder Symptoms Among Chinese Female Exercisers: The Role of Symptoms of Exercise Dependence and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报告内容:
以往的研究揭示了大五人格对于进食障碍的预测作用,但这种关系下的心理机制仍不明确。此外,这些研究主要在有进食障碍症状的普通女性中进行(Ghaderi & Scott, 2000; MacLaren & Best, 2009; Miller et al., 2006; Tasca et al., 2009),未在女性锻炼参与者中进行探究。鉴于女性锻炼参与者患进食障碍的风险较高(Holm-Denoma et al.,2009),有必要调查女性锻炼参与者中这种关联背后的解释变量。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运动依赖和强迫
& Best, 2009; Miller et al., 2006; Tasca et al., 2009),未在女性锻炼参与者中进行探究。鉴于女性锻炼参与者患进食障碍的风险较高(Holm-Denoma et al.,2009),有必要调查女性锻炼参与者中这种关联背后的解释变量。基于此,本研究拟探讨运动依赖和强迫症症状在大五人格特质与进食障碍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结果表明,只有尽责性、情绪稳定性和宜人性与女性锻炼参与者的进食障碍症状显著相关。中介效应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依赖水平和强迫症症状在尽责性与进食障碍症状的关系中呈现完全中介的作用,而运动依赖水平和强迫症症状在情绪稳定性与进食障碍症状的关系中呈现部分中介的作用。此外,仅强迫症症状在宜人性与进食障碍症状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
本研究有助于促进学者和临床人员理解在运动背景下女性锻炼参与者的人格特征与进食障碍症状之间的关系,并为进一步的干预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和视角。
PART 02
报告人:
孔垂丹,2018级心理学本科生
指导老师:邹立业教授
研究方向:发展障碍人群与生活质量
报告题目:
满足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与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的关联
报告内容:
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表明,充分的身体活动、适当的屏幕使用时间和充足的睡眠时间对一般发育儿童青少年具有多重益处。但对于特殊人群,尤其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人群,24小时活动行为与该人群生活质量的关联还尚未被探究。
本项横断面研究旨在探究ASD儿童青少年满足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与生活质量指标之间的关系。基于NSCH 2020数据库,测量了6-17岁被诊断为ASD的儿童青少年(n = 956)在若干生活质量指标 (学习兴趣/好奇心、复读情况、适应性行为、社会互动和行为问题)上的表现,以及他们在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上的满足情况,并使用逻辑回归方法分析满足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与生活质量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满足24小时活动行为指南能够预测ASD儿童青少年更高的生活质量,在学业上有更好的表现(更频繁地表现出好奇心、更少出现复读情况),对ASD儿童青少年生活质量提升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其结果补充了24小时活动行为框架的研究证据,给ASD儿童青少年的生活习惯提供了实践建议。
报告结束后,在场师生纷纷提出疑问,与两位报告同学围绕研究主题进行交流与探讨,现场讨论氛围热烈。